
茂迪
倘若放任各部门文件长期散居四处,又缺乏加密软件、版本控管规则居间统筹,势将对企业知识管理构成不小冲击;考虑及此,颇负盛名的太阳能电池供货商茂迪,遂基于ISO严谨度、文件保全等重要动机,启动1项项目,希冀建构高度集中化的知识管理平台,以期导正过往各项积习。该公司信息总处计算机暨通讯部副理洪铭聪,正是推动此项项目执行的经理人,且看其秉持何等原则、依循何等步骤,让看似不轻松的任务得以如期达阵。
回顾茂迪此次有关知识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,KM)系统的建置过程,历经长达7、8个月的费心评估,至2008年8月才告定案,紧接着以不到5个月的光景,便让新系统于2009年元月正式起跑,迄今已为公司挹注显著效益。面对这一隐含文件保全、ISO严谨性、乃至签核架构等多项需求,涉猎范围颇广、整合难度不低的信息项目,日后终能顺利修成正果,个中成功关键为何?
答案是务求先将目标、效益订得清楚,再由执行单位按部就班加以落实,显然就能赢在起跑点上。
各阶段目标订定愈细腻 愈利追踪项目进程
以茂迪的KM系统平台项目为例,当初由CEO办公室发想之际,其目标便堪称清楚,即是设法让现留存于各部门的纸本文件,都能被有效转化为电子表单,接着上传到1个集中保管机制,以利公司施行更严谨的控制;在清晰鲜明的目标下,负责执行的信息总处即可根据此一目标、拟妥施行细则,据此往前推动。
有关项目付诸实践的规划步骤,务求订定清楚而细腻,举凡每一时段预计完成哪些里程碑,而各里程碑之下,分别可对应到哪些工作事项之完成,都需要在项目起跑之初,进行详尽的评估与规划;也唯有将项目计划订得更详实、细腻,才便于项目管理者有迹可循,继而妥善追踪及管控每1项作业进程。
不可否认,计划往往都跟不上变化,在导入过程中,也曾因公司内部组织变动等事故,从而带来几番变量,而在这变量之中,最令项目团队备感棘手之处,是有时面临成本增加的需求,此时,增列预算或将部分项目进程挪后实施,均是足以化解变量的可行之计,有赖执行单位根据相关利弊得失,拟具完备而详尽的规画案,再呈请主管裁示处理,一旦主管确认后,接着根据这一结论,继续朝下一阶段推进。
附带一提,遭逢诸如前述所提之增列成本变量,究竟该由哪一层级主管拍板定案?比较好的做法是,按成本金额多寡,再依核决权限,请示最合宜的主管阶层;相关步骤,其实相当重要,项目经理人切忌闷不吭声、亦不宜擅作主张,否则到头来,万一老板抛出「为何造成项目进度延宕?」,又或者「为何花费这笔金钱?」等质疑,想必都非项目团队所乐见之事。
说到这里,必须再三强调,能否获致主管的确认与支持,对项目执行成效之高低,着实息息相关;有关这部分,茂迪内部所推动的各项项目,在其展开之前,项目经理人都得先拟具企画书,并将相关内容呈报主管,一经主管裁示进行,这才落实执行,因此,后续各项执行成果,皆奠基于主管同意之上,如此不仅俾使项目能够顺利推展,当系统上线后,也更易发挥一如预期的综效。
妥善运用内外部人力资源 强化项目推展之后盾
在启动KM项目之初,信息总处本有意基于撙节若干费用等理由,跳过SI(注:此案签约厂商为敦阳科技)、直接拾询原厂,惟尔后并未做此决定,主要考虑在于茂迪地处台南,信息用量既深且细,亟需与服务厂商保持密切互动,而原厂华苓位于新竹,难免存在舟车往返之不便,故最终择定将系统导入之重责大任,就近托付予敦阳旗下的第2 (南部)事业群。
而茂迪赋予敦阳的2大使命,一是「教育训练」、再者是「顾问辅导」。有关前项使命,旨在协助茂迪养成基本开发能力,至于后项,则是藉由挹注顾问辅导等服务能量,以满足茂迪之于参数调整、系统客制化等各方面的需求;尤其此次KM平台涉及文管系统的导入,环顾项目规模,可谓兹事体大,单凭原本软件包之样貌,决计难以迎合所有需求,如此一来,即需与服务厂商多花时间讨论,而顾问辅导服务的价值,也将由此展现。
在后续的互动交流过程中,敦阳基于其所累积的经验,也适时将一些罕见的问题或心得,反应给茂迪信息总处,连带促动良性回馈效应,使信息总处确信,当时所做的决定并无错误,且透过敦阳就近提供奥援,也不啻是在原厂之外,多了1个可供咨询的对象。
但信息总处深知,有关日后系统维运,不可能事事都向外部厂商求援,甚至无法事事都仅倚赖IT部门处理,考虑及此,茂迪KM Office遂做出1个堪称睿智的决定,即是号召各部门窗口,组成1批种子部队,从旁协助项目进行;在这段过程中,为满足系统实际应用面的需求,种子人员负责汇集所属部门的意见反应,作为相关会议场合中的沟通或反应依据,而经大会基于功能测试所需、下达模块分派决议后,种子人员亦负责将根据该部门所分配的模块,知会部门同仁进行测试。
由于文管系统应用范畴,横跨公司内部所有部门,亟需仰赖各属性的同仁配合落实,与其一味凭着IT人员四处请托,倒不如藉由这批种子人员居间发挥集合号召的力量,其成效肯定事倍功半;再者,由于种子人员亲身参与项目执行历程,某种程度上,早已内化成一个个有力的「桩脚」,在日后发挥第一线服务的机能,亦可有效纾解IT人员「鞭长莫及」、「疲于奔命」之叹;整体而言,此项制度的设计,堪称茂迪赖以推展重要信息项目的妙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