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美硅晶制品
以生产太阳能硅晶圆为主业的中美硅晶(以下简称中美晶),于1996年导入企业资源规划(ERP)系统,此后历经10多个年头,年营业额从原本新台币5亿余元,一路攀升到百亿之上,其间营运组织亦随之改变,经由这番转折,连带凸显其沿用多年的作业流程,至今已是不合时宜。在此前提下,中美晶遂决定改造企业流程,使之符合营运现况,于是规划导入企业流程管理(BPM)平台,以及文件管理系统,希冀透过信息科技助力,促进作业流程之大幅优化。
在10多年前导入TIPTOP ERP系统时,中美晶年营收不过新台币5亿余元,但此后拜太阳能产业急遽起飞所赐,致使营业版图急速扩张,2009年营收可望挑战120亿元;而在营运绩效攀高之余,其内部组织架构,也需亦步亦趋转变,尤其在增辟竹南生产基地后,竹科总部的部分主管,也必须兼任竹南厂区主管职务,如此一来,许多从前仅须于单一厂区「旅行」的签核流程,都变成跨越两厂区的往返穿梭,作业型态更趋复杂,故其既有运作模式,至此已确定不符现状,亟需加以调整。
为改善作业流程,且一并落实ISO质量管理与内控,以及强化研发技术文件管理机制,中美晶决定引进企业流程管理(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;BPM)平台及文件管理系统,期藉此推动流程改造大计,使各项工作流程趋向标准化。
对此,中美晶信息部副理陈日新说明,有关BPM平台及文管系统的导入规画,系划分为3阶段逐步实施,第1阶段先建立ISO文件管理机制,之所以由此切入,是因ISO文管具备高度标准化,且导入速度快,俾使同仁尽早熟悉系统运作模式,第2阶段侧重于ERP窗体流程设计,最后阶段则是建构研发技术文件的知识管理体系。
另不可讳言,多数企业高层在审视IT系统规画时,皆十分重视效益评估,故尽管软件应用价值不易量化、难以衡量,但信息部仍尽可能详述导入效益,并制定一些关键绩效指标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;KPI),藉此获致总经理的支持。
首重加密功能 务求流程设计之便利性
提及产品的评估考虑要点,陈日新强调,由于研发技术文件具有机密性,需要善加保护,故其首重系统的加密功能;而在评选过程中,信息部发现,部分产品加密功能未趋完善,就连他们都有能力破解,可想而知,外部专业人士肯定更能轻易解密,诸如此类产品,即非合适选项。
此外,考虑系统开发效率,故流程设计的便利与否,亦堪称评估重点,而最理想的产品是,无须耗费太多时间,即能让使用者轻松画出所欲建立流程,因此对于若干挟带沉重Coding负荷,或架构复杂艰涩的产品,都被信息部割爱;陈日新解释,在流程改善过程中,势必需要较大调整弹性,譬如原规划以1、2、3关卡依序进行的流程,可能随时因应作业需求改变,而须迅速调整为1、3、2,此时若还得耗时费力进行Coding,恐怕缓不济急。
在审慎评估多家厂牌系统后,中美晶最终决定,选用华苓科技所提供的Agentflow企业流程管理平台、以及Docpedia文件管理系统,此乃因为,这些解决方案不仅支持相对强韧的加密功能,同时具备流程设计之便利性,相对符合该公司之各项期望,所以雀屏中选。
落实ISO文管 开创自动化新局
经敲定Agentflow、Docpedia等部署目标后,中美晶以6个月时间,完成ISO文件管理机制之布建工程,而在此过程中,亦连带催生了其他效益。依ISO文件管制精神,所有档案均应存查,然以往由于欠缺管理,导致本该留存的部分档案,却因人员异动、交接不清而遗失,意欲补齐这些缺口,只得从文管中心调出原始书面资料,逐一将之转成电子文件,尽管大费周章,但也顺势将文件建立得更加完整。
另值得一提,经落实ISO文管后,所有走完签核程序的文件,都由系统自动发行,无须人力介入,有效减轻文管中心作业负担,而传统调阅制度也就此走入历史,既无调阅事实,自然就无文件遗失风险,且拜系统加密功能所赐,亦可严加控制复制、打印等权限,使得机密外泄疑虑一扫而空。
至于流程设计的重点,即是藉由作业流程自动化,取代传统签核模式,此后不再需要大量纸本逐层传递,且即便是跨厂区签核流程,亦无效率低落之虞。回顾传统签核流程,经常因为主管请假或出差而遭「堵塞」,即使推行代理人制度,仍往往碍于金额过大,遂让代理人不敢批核,导致诸多流程因而延宕;如今透过电子化窗体,不论主管人在何处,均能透过因特网进行签核,致使各项流程得以顺畅运行,连带提升高阶主管决策制定速度。
流程改造计划推动迄今,攸关采购、销售等主要营运循环的窗体,都已走向电子化,而信息部规划在2009年底前,完成生产管理、仓储管理等其他循环流程之设计,届时不论是ECR/ECN工程变更管理,抑或研发文件知识管理,都能奠基于Agentflow流程引擎,接续迈向自动化。
综观中美晶各项流程窗体,最多设置5~6道关卡,并搭配Loop循环设计,以最为复杂的采购单为例,即会视金额多寡,衍生不同循环需求,金额愈大,便须配合愈高阶层主管之审批;回顾过往,采购单流程得耗时3~7天,如今若是一般性采购单,1~2天可签核完毕,至于急件,更可在2~3小时迅速了结,实施效益可谓显著。
建构E-8D流程 直教老外惊艳不已
而在导入ISO文管、流程自动化等方案后的1年,亦即在2008年间,中美晶委托华苓启动1项项目,旨在开发E-8D流程管理系统,以期优化8D(8 Disciplines)处理流程。对此陈日新解释,论及以往8D作业模式,无论任何部门,且不管是针对客诉、质量、人事、机器……等事项提出问题,只要一经申请,便由特定项目负责人组成跨部门小组,并指派至少2名工程师(注:透过不同分析角度,避免受个人主观意识羁绊),循「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」等原则分析问题,一经分析结果出炉,项目负责人再据此拟定改善或预防措施。
惟该制度施行成效并不理想,主要是因为,从前采取书面作业,处理过程「零零落落」,在缺乏明确规范下,工程师往往拖到「项目负责人追问执行进度」时,才匆忙进行分析,然后草率结案,导致每回都得耗时1~2个月方能结案,且执行质量也不佳;为了解决这项难题,该公司遂决定援引BPM技术建构E-8D流程。
在信息部与华苓历时半年的共同努力下,如愿让E-8D上线,此后「剧本」便是这么走:E-8D项目负责人接获申请后,随即组织跨部门小组,接着指派至少2名工程师,依「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」原则分析问题,而项目领导人从不同分析结果中,挑选出较为合理者,据此制定出「暂时性」改善或预防措施,尔后检视该措施实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,如果是,便将之转化为「永久性」措施,如果不是,则回归到问题分析阶段,由此处重新来过。
虽然处理原则大同小异,但既然有了BPM的介入,故让E-8D得以藉由诸多关卡,针对项目时程施以严格限制,要求任一E-8D申请案,都务必在7日内了结,且须备齐相关文件,因而让工程师备感压力,不敢再马虎行事;为何预设7天内结案?陈日新表示,任何问题发生,势必得马上处理,才可望圆满解决,否则像过去拖了1~2个月,都早已事过境迁,错失解决问题的黄金时刻。
在E-8D系统上线后,尤其在质量改善部分,发挥了显著效益,继而降低客诉频率、提高生产良率,而拜良率提升所赐,连带促使生产成本趋于下滑,为公司挹注莫大贡献,无怪乎海外硅矿厂赴中美晶进行品保稽核时,也为之惊艳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