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松翰科技
松翰科技于1996年7月成立于新竹县竹北市,随即于1997年初推出第一颗语音控制器产品,自那时起,松翰科技就以坚强的研发实力成为语音、音乐控制器的领导者,为多方面应用的教育性电子玩具注入新的生命。目前员工数约500人,2009年被Money评选为连续10年Top 50赚钱的企业,且2010年被Global View评选为Top 50表现优异的企业。松翰凭借着坚强的研发实力,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层次,扩充产品线,已跃居消费性芯片领域的佼佼者。
松翰科技是典型的IC Design House,首重研发能力,本身没有工厂,从未封装前的芯片测试到封装,全数工单都是委外进行,需与下游代工厂进行紧密的制造配合与数据交换,所以在IT面的话,就必须下很多功夫,让研发流程保持顺畅,并保持文件的机密性。
研发是松翰的重心,研发项目文件则是产品开发的源头,身为IC产业一员的松翰自然不敢轻忽这块企业核心领域,研发单位透过项目文件,向各部门沟通为什么要做产品的开发? 以及中间涵盖的细节又是那些? 松翰设计服务部的陈瀛姬资深经理提到,松翰当初会导入文管系统,主要也是研发项目文件方面的需求。
解决研发项目文件的管理隐忧
事实上,松翰在处理研发项目文件的签核时存在着三大隐忧:
(1)难以掌控纸本传签的进度:研发文件牵涉的层级范围广,一份研发文件参与签核人数常常多达20人,松翰原本采用纸本传签的方式审阅研发文件,但却难以知道目前签到谁,主管无法进行精确的进度追踪。
(2) 文件外泄的威胁: 研发文件的签核历程相当冗长,往往需要花费15个以上的工作天。在这么长的签核过程中,这些文件又属机密文件,要做安全上的控管十分困难,难保商业机密不会因此外泄。
(3) 版本控管不易:由于文件在审阅协调过程中,文件改版是常有的事,但如何进行文件进版? 如何让签核者都能拿到正确的文件? 这些都是传统纸本作业的难题。
因此在品管部的提议下,松翰IT部门便开始寻找适合的文管软件,前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产品评估与实绩测试,除了价格考虑及后续服务能力之外,并希望未来购入的产品要能符合研发项目作业的需求,品管部也提出希望可以自行管理系统,所以技术门坎不能太高。另外,厂商是否具备IC设计产业的导入经验,也纳入评估重点。综合以上考虑,最后选定了Docpedia文件管理系统。
清楚勾勒导入目标
松翰原本即是Agentflow的老客户,于2012年3月开始导入Docpedia文管系统,并于7月上线,能够在3个多月被顺利上线的原因,除了Docpedia有弹性的文件索引卡及权限机制等优点外,不得不提松翰IT部门的项目控管能力。
陈经理表示,当你想买一套软件的时候,要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不同的软件,建议试着去善用软件的优点。如同Docpedia一定会有强项跟弱项,就我们IT的角度,就尽可能善用他的优点,导入过程花的力气也会比较少。若是一直拘泥在较难改善的弱点,等于是浪费之前建立的心血,且老板都希望花较少的预算,但预算限制下,能要做到甚么样的功能,IT部门心里要有所取舍。
IT与品管部在导入之前就已约定好初步目标,就是研发项目文件要能先上线。陈经理提到,通常我们上新系统时都会有个毛病,就是尽可能多塞一点新流程、多塞一点新作业方式进去,让整个上线内容丰富点,但过多的流程容易让整个项目变得难以控制,所以必须先考虑清楚哪些要上线。所以松翰首先将研发项目文件上线,后来,ISO文件及人事作业办法等较不复杂的流程,在IT可控制的范围内也陆续上线,尽量聚焦在先前设定好的目标。
善用既有功能,培养种子部门
陈经理提到,你要知道你要导入甚么东西,尽量focus在要导入的部分,尽量不改程序,善用既有的功能来做,这样比较成功。例如IC产业有独特的文件索引字段,Docpedia提供的100组弹性字段已足敷使用,不需再去客制新规格,不多花心思去改系统,争取上线时效。否则以后每种文管流程的字段需求不同,都要做修改,这样会改不完。另外,陈经理也建议善用Docpedia的查询功能,虽然Docpedia有很多查询方式,但最好用的就是它的文件类别跟文件名查询,东西要简单,User才容易上手。松翰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。
松翰除了专注在重点功能的达成,并定期跟华苓顾问师开会外,妥善以”会前会”、”会后会”来追踪讨论工作进度。因为人员手边不是只有文管导入这项工作而已,利用”会前会”在开会之前来复习一下进度;”会后会”则是用来归纳重点,并讨论哪些东西需要处理的? 如何分工? 以便让整个方向更聚焦。
松翰熟稔顾问辅导只是暂时的,后续还是要靠自己的道理。品管部跟IT联合对内部做教育训练,并以先以小单位测试系统。陈经理清楚知道,一般员工面对新的文管系统,最容易对于多一道建立文件索引卡的动作,以及拿个档案还要经过一堆程序这两件事起反感,接着就对新系统产生抗拒心态。陈经理建议,可以去找跟你关系较好的单位作为种子部门,帮你把整个文管流程跑一遍,看看哪边操作不顺或是会有反弹声浪,解决掉问题并想好说词之后,再推广到其他部门。这样的话,成功上线的机率会较高,避免贸然上线后,发生全面抵制的情况。
透过万用流程凸显知识工作者的价值
陈经理不断提到,松翰品管部是个勤奋的单位,由于不同产品线,中间的研发项目关卡的排列组合式不同的,品管部就希望自己来做文管权限调配,自己来做文管流程的设计。虽然Docpedia的文管流程设定不若Agentflow灵活,但Docpedia有个相当好用的 [万用流程功能],也就是用堆积木的方式来建立文件的审核关卡,完全不用写程序,适合没有技术底子的品管部。有了这样方便的流程设计模式,品管部就能自己来组合需要的文管流程,而且非常乐于去做。而陈经理也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,除了降低IT人员的负担,品管人员的思维价值也更直接地传达到文管流程里。
多预留点时间在数据整理
松翰原本以为把Docpedia文管系统的基本设定做好就能上线,但后来发现其实不然,整理文件很花时间。首先,在把所有文件放上Docpedia之前,文件树、文件类别都要花比较多时间来确认。其次,Docpedia毕竟只是个管理工具,上线文件的正确性还是需要人来掌控,若不事先把上线文件做整理,即使用正确的软件去管理错误的数据,也只会得到Garbage in、Garbage out的结果,所以陈经理建议未来要导入Docpedia的朋友,一定要在数据整理上,多预留点时间,以免上线时程不如预期。就以松翰来说,初步上线的文件不多,但也花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通通整理成Excel档,再用批处理程序将档案转档进去。
目标明确,工具为辅,成果自然到位
回顾松翰运用Docpedia于研发项目文件管理的过程,一方面,我们不难看出实施电子化文件管理的好处,文件审核时间已由3周大幅缩短为3天,文件审查的过程中,不用花费人力去盯催,主管也能在在线实时知道审查进度;纸本费用跟打印文件所花时间也同步降至最低,不需透过人工或邮件传档,自然也就减少了数据外泄的机会,文件保全就直接由Docpedia负责,权限与规范清清楚楚,文件版号也详实记录,不怕拿错档案,改版作业及文件审查归属不再有模糊地带,这些都是透过电子化文件管理所带来的效率改善。另一方面,Docpedia能协助松翰发挥预期作用,主要还是要归功于陈经理坚持的系统导入思维,善用既有功能,目标明确,花时间做数据整理。如此一来,由正确的项目规划引领,工具为辅,导入成果自然而然就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