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:Faraday Facebook

智原科技

定位于IC设计服务业的智原科技,其营运型态与内涵,不仅迥异于其他产业,甚至也有别于IC设计业,相形之下,该公司面对的商业环境变迁更加迅速,容许的应变时间相对短绌,可以想见,其信息部门所面临的挑战格外艰巨,因产业属性特殊,故市面上多数商用软件包,若非历经客制化,均难为该公司所用。所以,智原信息人员须另辟蹊径,打造合乎己身需求的管理平台,但论及研发流程管理、乃至企业应用流程整合事宜,难度可谓不低,该如何排除万难、顺利突破?

回顾2000年,自许为专业IC设计服务供货商的智原科技,为提振服务质量、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,故亟思建构1套研发项目管理平台,俾使客户能随时掌握其研发设计进度。缘于此故,该公司积极寻觅合适的管理平台,希冀此后无须仰赖电话沟通、人工维护更新Excel报表等土法炼钢模式,方便客户于几无时差的前提下,实时掌握智原开发进度。
几经评估,该公司决定引进企业流程管理(BPM)平台,作为满足研发工作流程管理需求的载具,一路发展下来,不仅成功孕育攸关公司营运核心的eASIC系统,且还将应用触角延伸,从研发流程管理扩及到企业应用流程整合(Enterprise Application Flow Integration;EAFI),顺势升华至Flow EAI之更高应用境界;在几无商用软件包帮衬的处境下,智原信息团队筚路蓝缕、从无到有,徒手建构价值好比「Fab的CIM」之信息管理平台,其间种种历程,确实值得一窥究竟。

伴随工作型态转变 促动良性循环

智原科技电子服务部整合应用开发经理庄文庆指出,2000年针对BPM工具进行搜寻与评估时,发现市面上相关产品林林总总,要价从新台币30万到3,000万元皆有,但该公司倾向对「Document-based」型态的产品予以割爱,因为其研发设计流程十分复杂,亟需十足的弹性空间,倘若仅凭1张窗体从头到尾控制流程,肯定无法妥善因应变局,故能够针对每个流程站点需求而支持不同窗体运行的「Transaction-based」产品,相对能满足智原需求。
历经审慎评估,该公司择定导入Agentflow BPM平台;对此庄文庆解释,回忆智原的奋斗历程,系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披荆斩棘,终至在ASIC路途上闯出一番成绩,而Agentflow原厂华苓是从交大实验室出身,属本土业者,背景与智原颇为相似,同样掌握相当程度的相关知识,且有很大进步空间,佐以产品定价也能令智原接受,这才促使智原做出这般抉择。
由于IC设计服务业的研发设计流程太过复杂,故智原亟需的BPM应用弹性甚大,尤其需要原厂密切配合;在此情况下,智原除建议华苓遵循WfMC标准、俾使Agentflow得与国际接轨,更重要的,智原亦建议原厂能逐步舍弃Script、改以提供API的方式为之,而日后eASIC系统可持续壮大与成熟,API便居间扮演关键性角色。
至于智原高层采纳BPM部署计划,旨在期盼据此促动员工改变使用习惯,让大家不必老是在成堆的电子邮件中,辛苦搜寻数据,故要求此后任何与流程相关的新系统,都必须依循BPM的运作规则。但不可讳言,在eASIC系统上线之初,确实有不少研发同仁心生反弹,除对于每道关卡所挟带的警示机制颇感不耐,亦对系统化之后所须填写的信息增多,视为一大负担,幸而信息部门循循善诱,告知相关同仁,步入系统化后,找寻数据的速度可望明显加快,且能定期撷取极具价值的报表,后续效益相当大,而同仁在领略诸多好处后,便卸下心防,开始适应新系统,久而久之,甚至给予回馈,不吝提出一些有助系统功能进化的良性建议。
此外,透过系统当中的My Task机制,研发同仁即可轻易撷取所有待办事项信息,且可据此发挥跟催、提醒功能,俾使各项项目得以顺利延展,另也便于搜集各项项目的状态信息,从而以每周为期,定时将重要项目讯息汇报给相关客户,更有甚者,不管客户随时提出任何询问,相关同仁皆能由系统捞取数据,给予客户满意答复。
以往,有关项目状态信息,都仅凭借Excel汇总,但碍于文件格式限制,很难据此展现细项内容,如今走向系统化,操作者仅须透过下达一些命令,即可清楚展现每一阶段的细节,甚至还可拉出整个流程图,对客户进行详细说明,前后改善幅度之大,着实可见一斑。
值得一提,综观过去研发设计项目,个中进程几乎都由人工控制,仅靠着同一份空白文件夹、再搭配相对应的清单(Check List),一站接着一站流传下去,此做法难免导致其中若干资料莫名遗失,此后虽仍可按Weekly Update机制回溯追索,然伴随而来譬如掉单、进度延迟等后遗症,或多或少都将对公司造成伤害,如今迈入电子化新局,种种缺憾都已不复存在。

哪怕流程复杂 皆可顺利掌控

庄文庆形容,奠基于BPM平台的eASIC系统,对智原而言,其功效好比产品生命周期管理(PLM),让极其复杂的ASIC开发流程,得以在井然有序的情况下顺利运行。
究竟流程有多复杂?时值每一研发项目起始之际,不论需动用Analog、Memory或Digital等任何型态IP,都能透过eASIC触发IP Request,向QDS(注:智原IP数据库管理系统)调出,接着经由IP Checking流程验证无误后,便可为设计流程所使用;而进入设计流程阶段后,一路行经P&R、Post Layout Review、GDS、Tape Out直至Mask Tooling等多道历程,接着进入生产流程,此后再历经Test Pattern、Probe Card/Load Board、ESD Test等关卡,整段Chip Qualification作业才告一段落,下一步骤便可将此送交Fab,委由其生产成为Wafer。
当智原接获Wafer成品后,便随即进入Final Test流程,以CP Test、Die Saw、Assembly等多道关卡,针对生产规格进行流程严格控管,一旦实现这些里程碑,该芯片IC才确定变成可被贩卖的商品。综观这些流程,不禁让人眼花瞭乱,且可谓盘根错节,每一道程序的背后,都可牵引出众多子流程,若无较佳的Security Control机制居间管理,便容易衍生诸多后遗症。
回顾以往犹未导入BPM的时代,相关同仁若要动用IP,通常会直接向原始设计人索取,并无任何版本管控机制居间掌理,显然非良善之举,如今有了BPM,公司方面便严格禁止此类「私相授受」做法,如果要用IP,就得按既定规范,循正常管道从QDS索取;不仅如此,现今任何IP在被取用前,都得先历经IP Check List之严谨查核步骤,经确认无误后,此IP才能被Check in到接下来的研发设计流程中。
当然,IP难免有其Bug,不太可能全然完美无瑕,而目前一经发现任何IP中内含Bug,便可立即由BPM策动必要因应措施,把任何使用到该IP的流程全数闭锁,不准其进入Tape Out阶段,且会将之召回,执行全面性的检测;待原Bug已被修正完毕,同样会借助BPM执行必要的代换(Replace)作业,据此将原本潜藏于研发流程的错误因子清除殆尽。

使用格局再延伸 扩及企业应用流程整合

事实上,在eASIC系统逐步展现效益的过程中,智原便不断思索,究竟要让BPM应用范畴只停留在研发项目工作流程管理层次?抑或将之扩张至真正企业级BPM的宏观格局?该公司最终选择了后者。
智原电子服务部企业资源系统经理萧玉梅指出,在决定朝Flow EAI目标前进后,一路发展至今,不仅有关请假、加班、补休、差旅、教育训练,乃至专利管理等OA流程,都已顺利于Agentflow平台执行,且适用范围涵盖订单、采购、销售(含括ASIC或IP等各类产品)、折让、RMA、客诉等重要营运活动,应用面向堪称广阔。
此外,BPM也成为智原赖以运转加值服务的重要关键。举例而言,客户有时会期望智原提供诸如Wafer Hot Run等协助,抑或智原有意对客户提供若干奥援,不管型态为何,都将因而产生成本支出,此时便需经由适当的电子签核程序,让这些援助案得以拍板定案,以利执行单位落实执行;其次,某些客户倾向跳过一些生产流程(旨在缩短烘烤时间),以争取时效、抢先出货,在此前提下,日后万一遭逢客诉或质量等方面问题,按理说,客户即无立场提出求偿,然以往尚须经电子邮件或纸本耗时讨论,方能追溯问题根源,如今透过BPM平台上的eWaive系统,所有问题的成因都可巨细靡遗地展现。
萧玉梅另表示,不少用户在部署BPM时,难免会面临BPM与ERP之间的整合问题,然以智原而论,其ERP系由内部自行开发,因此2套系统之间的整合便无太大问题。
截至目前,智原内部藉由Agentflow所产生的流程,已超过150个Project,使用Agentflow相关联的内部应用程序超过200支,至今累计Task数量达200余万笔,且共计有多达1,717个节点彼此串联;综上所述,该公司信息人员打趣形容,BPM一旦停摆,公司最重要的研发流程便将无以为继,因为再也无人知道如何找寻数据,由此观之,BPM对于智原的重要性,着实不言可喻。